
原标题:中国每天逾八千人罹患癌症 生活非唯一诱因
进入2013年1月,在持续多日的大范围雾霾笼罩下,《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对外发布:“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全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伴随着对空气中弥漫的PM2.5的不安,这一连串灰色的数字令中国人对癌症的认知绷得更紧了。
今年2月,国家环保部印发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因受有毒化学品污染,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这被认为是承认存在“癌症村”现象的首次官方表态。事实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杨功焕,在三年前所做的“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研究”中,已经初步发现了淮河沿岸农村地区癌症发生与水污染的相关性。这可以看做是在学术上对“癌症村”现象迄今为止最为直接的解释。尽管如此,翻开300多页厚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并不能从这份来自官方的权威资料里找到任何有关“癌症村”的描述。
从特殊的老牌“癌症县”,到民间总结的“癌症村”,都只是中国汹涌癌情的“地标”。在广大的城市地区,即使不看统计数字,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身边罹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近年来死于癌症的名人的名单在不断拉长,也令人在唏嘘之余,不时感受到癌症严峻的发病形势。
随着癌症发病情况的日益严重,2003年,卫生部发布《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把加强肿瘤登记列入癌症预防控制的主要内容。自此,肿瘤登记工作开始全面受到重视。截至2012年,全国的肿瘤登记点达到222个,覆盖人口约两亿。
就在今年1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一周之后,美国癌症学会公布了该国的年度癌症统计报告。报告称,美国2009年的总体癌症死亡率约为10万分之173.1,比1991年最高峰时的10万分之215.1下降了约20%。报告认为,美国的癌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些数据“令人鼓舞”,但中国的情况则不容乐观。
新闻背景:
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