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防治结直肠癌:少吃脂肪、重视排便改变


办公室人群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习惯不尽合理、应酬多,故而成为结直肠癌侵袭的重点人群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从息肉逐渐癌变的多阶段过程,时间至少在1年以上,早期的结直肠良性肿瘤一般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治愈的。因此,结直肠癌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尽可能做好预防,并及时察觉身体的异样症状,笔者特咨询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崔龙教授。
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我国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约不足50%,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究其原因,其一在于早期诊断率低,早期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欧美等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超过25%,而我国的早诊患者不足15%;其二在于相关预防宣教工作尚未普及。因此,要想预防结直肠癌、提高根治率、延长生存期,关键在于病因预防和早期诊断,提高老百姓的健康管理意识和疾病认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管好自己的嘴巴,保证良好的饮食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减少脂肪类食物。因为脂肪饮食会提升肠道内胆汁酸的浓度,高浓度的胆汁酸具有促癌作用。应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多量维生素A和C的黄绿色蔬菜;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谷类纤维素或水果、蔬菜纤维素),饮食不宜过分精细,适当进食一些粗粮可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内致癌物质的停留;少吃腌熏食物(腊肠、火腿肉、咸肉、咸鱼等)、高温烧烤和油炸食品。腌制食品中含有致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高蛋白食物经高温或油炸后产生的杂环胺类有明显的致癌、致突变作用。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与肠道内的脂肪酸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排出体外。
2.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烟草燃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诱发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大便习惯,防止便秘,因为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使大便内的毒素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肠壁在毒素持久的刺激下发生癌变。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大便干硬,有时也是结直肠癌的表现之一,中老年患者出现便秘需要警惕结直肠癌。传统观念上认为的口服芦荟、大黄、减肥茶等方法可因其所含的蒽醌类物质积累在肠壁从而导致大肠黑变病。改善便秘的关键方法在于多饮水、多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多食纤维素类食物,适当摄入蜂蜜、酸奶,口服培菲康等益生菌。
3.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家族内有肠癌发病的人群,这里主要指直系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者,特别是连续两代以上都有的,以及患病年龄在50岁以下者,其后代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盂癌等肿瘤的危险性明显增高,风险概率比普通人群高接近20倍。此外,有胆囊切除史,既往有血吸虫感染史、结直肠癌发病史、胃肠道息肉病史的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4.养成良好的就医和体检意识。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有时可表现为排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或增多,大便变细,大便带血,便中带有粘液,排便不尽感或腹痛;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可靠的肠镜检查,可及时发现结直肠病变,切勿以为痔疮出血而耽误就诊。现今,每年一度的职工体检已成为大部分单位的员工福利,很多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往往忽略或拒绝肛门指检。由于我国内直肠癌占到所有结直肠癌的60%,约60%-70%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靠简单的肛门指检就可以初步确诊。所以,必须重视体检中的肛门指检项目。即使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建议将50岁以上的人群肠镜检查作为体检项目。
■韩学晶[专家名片]
崔 龙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癌诊治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中国肿瘤科普网推荐医师。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结直肠癌的诊断、规范标准的手术操作及有效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尤其在直肠癌低位、超低位以及极限保肛手术方面具有精湛的技术和经验。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一下午(特需),周三下午(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