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我只剩下5年生命,我将如何度过?这其实不是一个假设性命题,而是摆在几乎所有癌症患者面前的一个残酷现实5年存活率,这就像一个沙漏,每天每夜、每时每刻都眼见着耗尽生命的最后时光。
武汉就有这样一个7000人的特殊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武汉癌症康复会。面对生命的考量,他们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抉择:抱团取暖,共同向命运发起最后的挑战。
湖北警官学院的退休教师叶玲莉,曾因肝癌住院两年,医生告诉她已无法医治。她默默地出院回家静养,孤独地忍受着病痛、特别是精神的折磨,她已做好了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准备。
一个偶然的机会,叶玲莉从病友口中得知,武汉有一个癌症患者组织。绝望之余,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到这个群体中。病友间每次见面的一句嘘寒问暖,与癌症抗争的经验交流,让人精神振奋,也让叶玲莉变得开朗起来,她加入到练气功的队伍,8年下来,不经意间竟然创造了一个奇迹:她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身体内的癌细胞也不见了。
幸福的家庭总那么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李辉君是一名下岗工人,爱人已过世,儿子正在读书,房子也是租的。由于没到退休年龄,他每月的收入只有低保金。几年前,李辉君不幸被确诊为癌症,这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800元的住院门槛费,李辉君绝望了。几位晨练的病友得知这个消息,自发组织为他捐款,你十元、我二十元地伸出援助之手,不到一上午,住院费就凑齐了。
1993年,几个人组建了这个武汉癌症康复会,每天的“必修课”是练气功强身健体、学习防癌知识、“话疗”等。“要是没有它,我活不了这些年”,武汉癌症康复会从会员到会长全都是癌症患者。
20年来,会员从100人发展到近7000人,现在大部分会员已经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大家同病相怜、相亲,有困难经常互相帮助”,常务副会长周桂南说,大家抱团取暖,互相搀扶着,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
一位79岁不愿透露姓名的爹爹,已有15年癌龄,自患癌症以来,他一直跟着大家听讲座、练气功、交流抗癌经验,这些年来,病情一直保持稳定。老人告诉记者:“要是没有它,我活不了这些年,为报恩我在这里一直做义工。”
87岁的刘松寒是康复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名乳腺癌、肺癌患者。她节衣缩食,时常把不多的退休金捐给贫困的癌症患者和家庭。20年来,她已不记得帮助过多少人,“我这次又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也有很多患者来照顾我,我们就是这么互相扶持着走过来的”。
面对癌症治疗领域“5年存活率”的时间刻度,7000会员已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抱团取暖,才能做到捧柴火焰高,而生命的长度正伴着焰火的高度逐步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