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癌十姐妹”如今很快乐。 |
核心提示
她们原本素昧平生。因为先后患上了乳腺癌,她们成了好姐妹。8年来,人称扬州“抗癌十姐妹”的这十位乳腺癌患者,始终相互鼓励、互相扶助,共同与疾病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如今,“抗癌十姐妹”的癌龄都在7年以上,最长癌龄已达17年,但却无一人死于癌症。连医学专家都说,“她们之间的相互扶助,比药物的作用更强、更好。 ”
患了乳腺癌感觉世界末日到了
1952年出生的葛英男,是江苏扬州一家医院的药剂师。 1995年3月初的一天晚上,时年43岁的她在家里洗澡时,自觉左侧乳房有明显的疼痛感。第二天一上班,她就去医院作了检查,医生神情严肃地告诉她:“必须马上作进一步检查! ”
切片结果很快出来了,葛英男被确诊为乳腺癌中晚期,必须尽快手术。自认为自己很坚强的葛英男,那天下午拿到确诊报告后,根本不知道是怎么走回家的。
“当时我女儿正在读中学,我自己还有两个月就要升中级职称,正在准备各种考试,突然得了癌症,还是中晚期,我真的觉得天都要塌了。老天为什么这样对我? ”葛英男想不通,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3天后,葛英男住进了扬州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病房。第一次手术进行了4个多小时,麻醉清醒后她的第一反应,是下意识地用手摸摸自己的左侧乳房,眼泪再次决堤……
更让葛英男难以接受的是,因为她的病情比较复杂,腋下淋巴结部位已经出现病灶游走,一周后医生通知她:“必须再开第二刀,进行腋下淋巴清扫。 ”
第二次手术,伤口足足缝了48针,手术后葛英男又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了10次化疗。 “药物反应、伤口疼痛、担心孩子……总之,那时候我真的觉得差不多是到了世界末日,我甚至有些厌世了。 ”
同病相怜惜六病友结成姐妹
多年被癌魔纠缠,葛英男心情很灰色,每次住院,她都只是捧着书看,不与任何人交谈,有什么可说的呢?住在这个病房里的都是同样的病。 2004年11月的一天,她再次住院,认识了与她同病房的,一个叫殷文红的病友。
1958年出生的殷文红,2004年10月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她整天不停地哭,哭声引来了同样是乳腺癌患者的朱桂宝。
时年55岁的朱桂宝,2004年6月初被查出患了乳腺癌。朱桂宝称自己“也哭过,怕过,但最后还是劝自己:哭也不能把病哭走,怕也不会把癌细胞怕跑,只能硬着头皮面对呗! ”
朱桂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配合治疗,并于当年7月11日接受了手术。术后,朱桂宝按照医嘱进行化疗。
那几天,朱桂宝和殷文红,尽量不谈涉及生病的话题,她只是从生活上多给殷文红一些关心:家里送了饺子来,她先夹几个放到殷文红的碗里;朋友带来了水果,先削一个递给殷文红;亲戚送来鲜花,她将开得最漂亮的摘下来,插到殷文红的床头……
在朱桂宝的影响下,病友彭秀云、朱明桂等人,全都加入了关心、照顾殷文红的行列;她们的家人更是每天带来好看的碟片、好吃的美食,想尽办法让殷文红开心。殷文红抹着眼泪说:“我没有兄弟姐妹,如果大家不嫌弃的话,我想跟你们结成姐妹。 ”
这个请求,得到了在场人的一致同意。就这样,大家按照年龄大小进行了排行:大姐朱桂宝,二姐葛英男,三姐彭秀云,四姐凌云霞,五姐殷文红……
那一次,共有6位病友结成了姐妹。大家相约:“以后我们就是好姐妹了,不论谁有困难需要帮助,其他人都责无旁贷,尽力相助。 ”
很快,六姐妹相继出院,就要各自回家休养了。临别前,大姐朱桂宝将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大家,主动表示自己“已经退休了,时间比较充裕,愿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各位姐妹以帮助。 ”
一个姐妹病倒众姐妹分工陪护
2004年11月底,也就是姐妹们分别3个多月后,六姐梅晓英(化名)住院化疗。第二天,朱桂宝就将刚熬好的红豆糯米粥送到了病房。梅晓英见到大姐,眼圈红了。她告诉大姐,自己这次要做4次化疗,“真不知道怎么撑下去。 ”
“撑得下去也得撑,撑不下去也得撑。你如果放弃,家人怎么办?孩子怎么办?难道你真舍得就这么丢下他们不管了?就算你同意,姐妹们也不会答应的! ”
朱桂宝一席话,说得梅晓英沉默了。朱桂宝搂过她,轻声劝慰道:“做化疗都得难受几天,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我们生了病、需要治疗呢?只是几天而已,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
接着,朱桂宝又打电话,把二姐葛英男叫来了。葛英男曾连续做了10次化疗。她告诉梅晓英:“化疗前期是有些难受,但这是治病必须的过程。只要心情放松,饮食方面再配合一下,不适症状很快会缓解的。 ”见两个姐姐如此关心自己,梅晓英连连点头。
当晚,朱桂宝又与另外几位姐妹商量:老六化疗这几天,五姐妹轮流排班,每天至少保证两人在病房陪护;当天不陪护的姐妹,按一日三餐排班,轮流给老六做好吃的送去,每顿至少要保证三菜一汤,外加水果。
从那天开始,梅晓英的病床前热闹非凡。有专门在病房里陪伴她的;有专门负责给她送餐,并负责给她讲笑话的;还有的姐妹从家里搬来了DVD,放歌舞类碟片给老六看。她们知道,能歌善舞的老六有一副好嗓子,有歌舞相伴,心情就会晴朗起来。
这“五个姐姐齐心照顾妹妹”的场景,让同病区的几位乳腺癌患者好生羡慕。有人问梅晓英:“怎么你这五个姐姐跟你长得都不像啊? ”
梅晓英得意地回答:“她们跟我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胜似亲姐妹! ”
六姐妹的故事在病区传开了,几位乳腺癌患者强烈要求加入这支队伍。时年40岁的陈琴找到大姐朱桂宝,说:“我们得的是相同的病,我们也需要相互扶助、抱团取暖。 ”
就这样,之后半个月,又有4位姐妹加入了这个 “大家庭”,“抗癌六姐妹”壮大成了“抗癌十姐妹”。 此后,十姐妹中无论谁住院治疗,其他姐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2005年底,九妹钱月明住院手术时,另外9位姐妹足足在医院轮流护理了她20多天,帮她擦洗身子、端屎接尿、嘘寒问暖。钱月明的丈夫感慨道:“你们对月明的照顾,远比我们还细心周到。 ”
家庭的重担大家分担着挑起来
随着姐妹们手术、化疗的高峰期过后,日常的调理、养护成为她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众姐妹相约:只要有好的办法,大家一定要互相交流,最大可能地提高众姐妹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生存、快乐生活的目的。
朱桂宝建议,每月10号上午8点,十姐妹相聚一次,互相交流一个月来身体和精神状况,如果有困难大家共同解决。
2005年2月10日上午,十位姐妹相聚在朱桂宝事先定好的餐厅;3月10号一大早,二姐葛英男就在提前定好的餐厅门口等着众姐妹了……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众位姐妹仿佛忘了自己是个癌症患者,纷纷担起了家庭的重任。这时,朱桂宝又发话了:“我们既然结为姐妹,除了生病时互相照顾外,生活中也应该互相帮助。以后谁家遇到什么困难,各位姐妹也应该主动帮忙。 ”
2008年5月,五妹殷文红家在扬州汽车东站附近开了一个家庭旅馆,姐妹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朱桂宝冒雨送去了8床被子;十妹吴红梅包下了所有标语的书写制作工作;在医院工作的二姐给殷文红送了几十条新毛巾,并手把手教她调配消毒液;手脚麻利的六妹陈琴,在旅馆开业前,一有空就去帮殷文红料理生意……
2005年,九妹钱月明被确诊为乳腺癌,又被查出子宫也有问题。刚满40岁的她切除了乳房、又摘掉了子宫,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觉得自己“就是个怪物”,对后续治疗颇为抵触。
众姐妹经过一番商议,进行了分工:大姐负责与各位姐妹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九妹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二姐和七姐负责从医学和情感上与九妹互动;另几位姐妹负责照顾她的生活,包括辅导她孩子的学习,料理她家人的日常生活。
就这样,在众位姐妹的悉心呵护下,九妹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愿意与人沟通了。
3年后,九妹的女儿考上了南京一所知名大学。开学那天,女儿拉着她的手说:“有这么多阿姨陪你,我不在你身边你也不会孤单的! ”
或许是姐妹间这种互帮互助的情谊,冲淡了彼此对癌症的恐惧。如今,二姐癌龄已长达17年,其他姐妹的癌龄都在7年以上,但她们的身体状况都非常好。
姐妹们说:“我们要像健康人一样,活得开心、活得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