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美国科学家以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拿下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100次确定获奖者,也是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奖项。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他们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对人类很重要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它们对人类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众所周知,决定男女性别的就是一对染色体。在染色体的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则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稳定。
“染色体携有遗传信息。端粒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够保护染色体,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损时能够恢复其长度。”获奖者之一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介绍说:“伴随着人的成长,端粒逐渐受到‘磨损’。于是我们会问,这是否很重要?而我们逐渐发现,这对人类而言确实很重要。”
促使开发新疗法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这3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作,如今人们知道,端粒不仅与染色体的个性特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发现,端粒和染色体等虽然与细胞老化有关,进而影响衰老,但并非唯一的因素,“生命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它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端粒仅仅是其中之一”。
“这是有关人类衰老、癌症和干细胞等研究的谜题拼图中重要的一片,”新闻公报说,“他们的发现使我们对细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维度,清楚地显示了疾病的机理,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
突破“三道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般颁给在相关领域实现特定突破的研究人员。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鲁内·托夫特戈德说,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有助于攻克医学领域3方面难题,即“癌症、特定遗传病和衰老”。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能阻碍细胞老化。如果端粒变小,细胞会加剧老化。布莱克本和格雷德在研究中发现一种能够促成端粒生成的酶即端粒酶,而癌细胞利用端粒酶实现扩散。绍斯塔克所做研究则加深了人们对端粒作用的了解。
汉松说,研究人员可依据布莱克本等人所获突破进一步开发血液病、皮肤病和肺病的治疗手段。
获奖难抑兴奋
“我感到有些颤抖,我在想,这种荣誉的认可对于由求知欲驱动的基础科研是多么多么的美妙……”接到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来自瑞典的获奖电话通知时,美国科学家卡萝尔·格雷德刚刚起床,正在忙着洗熨衣服。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根据诺贝尔奖的惯例,每年的获奖候选人名单在50年内都不对外公开,只在揭晓那一刻宣布得主的名字,并通过电话通知这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