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抗癌首创外用剂型 乌骨藤消癌平首次实现体外给药
国内首个“蟾蜍+乌骨藤”专利外用贴
据《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记载,蟾蜍和乌骨藤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癌效果,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成为我国肿瘤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即将出版的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又一次将蟾蜍和乌骨藤列入其中,这是蟾蜍和乌骨藤连续18年进入此肿瘤治疗的“新华字典”,再一次肯定了蟾蜍和乌骨藤治疗肿瘤的有效性。
 |
传统蟾蜍类口服药: |
蟾蜍外用抗癌,以毒攻毒,不伤肝不伤肾 |
蟾蜍,又名癞蛤蟆、癞刺。蟾蜍对癌症的疗效,在张仲景的《经方》、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华砣的《华砣再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蟾蜍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淤,抗癌消肿之疗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中、晚期癌症,它能直接抑杀癌细胞,比同类药物疗效高数倍。
但是,蟾蜍有很大的毒性,稍有不慎,使用不当就可能致残、致命,2006年05月19日《新民晚报》报道称:家住上海交通路1913弄的81岁老太患食道癌后,听人介绍吃蟾蜍能治癌症……当她刚服用后不久,便出现了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虽经全力抢救,仍不治身亡。经医生检查,确系蟾蜍中毒。
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两栖爬行鸟兽动物专家黄永昭说:“蟾蜍本身具有很好的抗癌药用价值,但蟾蜍本身有毒,哪怕是高科技的工艺加工也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去毒,更别说民间简单加工后的蟾制品(如蟾衣、蟾酥、蟾皮)了,况且一般患者自已很难掌握好剂量,一旦服用过量,肯定会导致中毒,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的悲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出:蟾蜍最好以外用为主,通过皮肤给药,不用
经过经过肠胃,毒性最小,这样可以达到既不伤肝、又不伤肾、零毒抗癌的最佳效果。
 |
传统乌骨藤消癌平: |
口服、注射效果单一,转向内服外贴效果更佳 |
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乌骨藤列为上品,言乌骨藤延年益寿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