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晨报记者 崔 颖 □金 平 韩学晶
有人形容,手握确诊报告的那刻,好比站在一个分岔路口。各种治疗方案摆在面前,作出正确选择并不容易。肝癌患者尤其如此。化疗、开刀、介入……哪条路最适合自己,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本刊近日专访了我国首部《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编写专家,邀请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叶胜龙教授及解放军八一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一同解读肝癌治疗的策略选择。
向左走:当个案变成共识
肝癌之所以难治,就是因为他们都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方法只能解决一种疾病,治疗标准相当混乱。既容易延误治疗时间,又增加了患者压力。肝癌患者病情复杂,宜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各种治疗方法的不同特点和适应证选择最佳个体化方案。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涉及外科、内科、介入、放射等诸多学科,其规范化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探讨,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首选治疗及综合治疗。
对此,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叶胜龙教授强调,最新问世的《共识》就是多学科的这些国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和权威,对一些问题达到的一致意见,使包括从事肝癌诊断和治疗的多学科的临床工作者有一个临床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此次制订的规范让大家共同的认识到,一定要以循证医学作为《共识》形成的证据。
此外,该《共识》对非手术的治疗方案也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建议,同时还充分参考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认可的指南,比如被2009版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指南及亚太肝病学会肝癌治疗指南列入晚期肝癌标准治疗药物的索拉非尼在本《共识》中也被列为标准的治疗药物。这些都反映了在制定《共识》时对医学证据的尊重。
向右走:多模式减少误诊
如果要找出一种肿瘤,几乎所有的科室都可以参与它的治疗,那一定就是肝癌了。针对这个问题,解放军八一医院副院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兼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秦叔逵教授指出,肝癌的治疗涉及内科、外科、介入、放疗、中医科和医学影像学等诸多学科,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通过建立肝癌诊治中心,即多科室协作团队诊疗模式来进行疾病的规范化综合诊疗,这种模式代表了当前肝癌治疗的国际趋势。但在我国肝癌长期缺乏规范化的诊治方案,因此难以构建肝癌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
每一位医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选择哪位医生治疗,可能就会选择哪位医生所擅长的治疗方法,这样的话对于肝癌的治疗就很难规范。此外,医院在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医生的工作常主要放在止血措施和防肝昏迷等方面,而忽视患者可能已存在的肝癌,导致误诊或漏诊。《共识》的出台为参与诊断肝癌治疗的各个学科的医师提供了一部系统性的技术文件。它无疑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临床上由于认识和观念问题而导致的误诊误治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此外,专家也强调了《共识》的另一个主旨,即对肝癌的治疗应具有整体观念,在着重消灭肿瘤的同时,注意保护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