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咨询
提供肿瘤科普知识 追踪肿瘤热点新闻 介绍最新抗癌药品 服务广大肿瘤患者
首页肿瘤快报抗癌新药肿瘤名院专家风采抗癌视频抗癌实录肿瘤知识企业招商
您现在所在位置:中国肿瘤科普网>新闻快线>正文


每百个上海人中有1人患癌症

来自:新闻晨报  时间:2010.2.5

 



□今年抗癌日的主题是“肿瘤同样可以预防”,不少城市举行义诊等相关主题活动。



□经常吃油炸类食品很容易诱发癌症

□晨报记者 朱国荣 陈抒怡 实习生 朱丹丹

    今年的抗癌日主题是“肿瘤同样可以预防”。昨日,记者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根据最新发布的癌情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本市累计约18万存活着的癌症患者,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超过1人是癌症患者。每1000个上海人中就有超过2人因癌症死亡。上海的癌症发病、死亡和现患均居我国较高水平,并呈继续上升态势。

    不良饮食习惯直接诱发癌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很多癌症的直接诱因。据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许玲介绍,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尤其是在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中含量更多。黄曲霉素是引发肝癌的罪魁祸首。此外,腌菜、泡菜等腌制类食品背后也“暗藏杀机”。许玲解释说,腌制类食品都含有较多的食盐,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被证实是一大致癌物质。

    经常吃火锅等过热的食物有可能导致食道癌。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表示,快速进食过烫食物也是不恰当的生活习惯,食道、胃粘膜会被烫伤,存在癌变的风险。猪、牛、羊等肉类的脂肪含量较高,吃多了容易引发结肠癌。此外,很多人喜欢将冰箱里塞满食物,但是这种习惯有可能怂恿癌症“步步逼近”。据了解,长期放在冷藏箱内的蔬菜,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增加,专家建议新鲜的食物、蔬菜,一定要尽快吃掉,不要储存较长时间。

    一些不当的生活习惯也能致癌。有不少爱干净的市民喜欢在厕所里摆放一些能散发香味的除味品,以遮盖异味。殊不知,这些看似香喷喷的用品是化学合成物,并非天然产品,长期吸入很可能诱发肺癌等。此外,有些劣质卫生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长期与皮肤接触容易引发白血病;还有的卫生纸用废纸经漂白加工而成,很可能含大肠杆菌、肝炎病毒等。

    超过40%的癌症可通过运动等方式预防

    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冯运昨天告诉记者,超过40%的癌症是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和拒绝烟草的使用来预防的,其他则能够被早期发现和治愈。晚期肿瘤患者可以通过姑息治疗缓解痛苦。

     临床已证实,有20%的癌症可归因于慢性感染,主要是乙肝病毒HBV(可致肝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致宫颈癌)、幽门螺旋杆菌(可致胃癌)、血吸虫(可致膀胱癌)、肝吸虫(可致胆道癌)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可致卡波西肉瘤和淋巴瘤)。还有一些常见的物理致癌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远离感染和致癌物,同样可以预防癌症。

    早晚治疗费用相差近10倍

    癌症是有高危人群的,如吸烟人群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数十倍,患肝硬化者容易引发肝癌,慢性胃病久治不愈会导致胃癌,长期从事夜班工作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比例很高。但大多数人对这一简单道理不以为然,不肯在疾病的萌芽期支出一部分医药费用,非要等到疾病被确诊,才大把大把地用钱来挽回生命。

    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包家林以乳腺肿瘤为例算过一笔账:如果早发现与治疗,手术只要做局部切除,不需要再放、化疗,总费用在3000-4000元;如果到了晚期,切除面积增大,之后还要进行放、化疗,并服用抗菌素,费用高达20000-30000元,相差近10倍。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昨天透露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在癌症病人的人均医药费用支出中,40%是用于生命最后一年,而其中40%用于生命最后一个月。上海市疾

下一页


◇热点新闻 更多>>
 · 香菇多糖胶囊肝病专题:不  
 · 香菇多糖胶囊总部:吃过热  
 · 乙肝之所以会转化为肝癌,  
 · 臧天朔癌症去世  
 · 癌痛克专家:不注意这点常  
 · 67%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  
 · 菊花茶、玉米、柠檬——肝  
 · 治愈率超过50%却使多位  
 
◇图片新闻 更多>>
 · 60天内6位明星得癌症去  
 · 一位抗战老英雄的抗癌故事  
 · 癌痛克神奇的祛腐生肌体验  
 · 战报:一个都没少!——癌  
 · 16岁出道20岁走红,甩  
 · 【癌痛克官网提醒】口腔溃  
 · 主演金宇彬患鼻咽癌 韩版  
 · 一名癌症患者的“诗意人生  
 
◇抗癌实录 更多>>
 · 肿块缩小了,胸水消失了,  
 · 脖子上、肺上的肿块消失了  
 · 仅2个疗程,血尿就消失了  
 · 不用西医,腹水照样退  
 · 被医院宣判后,千万别放弃  
 · 仅两周,肝腹水就消失了  
 · 肿瘤腹腔粘连、肠梗阻还有  
 · 哪里痛就贴哪里,止痛消肿  
 
返回页顶  返回新闻快线  返回首页
本站声明∶本站的部分资料,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没能注明作者与来源,请来电指正,我们会立即更改。

网站介绍|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相关博客|广告服务|版权声明